清乾隆年間漳州移民開始拓墾此附近地方,稱此地方為「澗仔壢莊」;後因行旅眾多,

商業興隆,名為「中壢街」;又因為此地位於昔日北部兩大都市-新竹和淡水(原指新莊,

後指臺北)的中途,所以又取其「中」字,改稱「中壢」。 

   日治時期,於臺北縣設「中壢辦務署」。民國26年升為「街」,稱為「中壢街」;民

國34年8月歸隸新竹縣,更名為「中壢鎮」,民國39年10月調整改隸桃園縣仍名「中壢

鎮」,民國56年2月升為「縣轄市」改稱為「中壢市」迄今

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,「壢」係客家話,指凹下的低地,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

途,故取名為「中壢」。 在廣義桃園台地之中壢台地上,有老街溪、新街溪南北縱貫。因

境內有老溪街、新街溪縱貫形成二大澗谷(二溪之下切與橫切作用,形成凹下的地形),故稱

之為「壢」,澗仔壢的地名由此而起。且由於其位置當竹塹、淡水間的中路,旅賈的往來頻

繁,取其「中」字,改稱中壢。意思為竹塹與淡水之間的壢地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壢的由來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ff24ambe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